东西问·汉学家丨意大利汉学家马克:一位沉醉于中国文化的谦谦君子

发布者:大好河山 2023-7-5 20:11

中新社北京7月2日电 题:意大利汉学家马克:一位沉醉于中国文化的谦谦君子

作者 万淑艳 高楚颐

2023年5月3日,意大利知名汉学家、威尼斯大学亚洲与北非研究院院长、意大利茶文化协会AICTEA的联合创始人和名誉主席马克·切雷萨(Marco Ceresa)不幸去世,享年64岁。日前,多位在马克生前与其有过工作交集的中外学者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采访,追忆这位才华横溢的谦谦君子。

1981年,酷爱中文的意大利年轻人马克·切雷萨远渡重洋,到南京大学学习汉语。回到意大利后,沉醉于中华文化的马克决定到威尼斯大学东方语言和文学系学习,后又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远东文学博士学位。毕业后,他再次回到中国,在台湾求学、研究中国文化多年。孜孜不倦的学习经历让他毕生与汉学结下深厚情谊。

马克对中国古代文学颇感兴趣,特别是唐诗。他也是将唐代陆羽《茶经》完整注释翻译为意大利语的第一人。他一生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上,特别强调东方主义和中国风及其在意大利和欧洲的文学与音乐倾向。

一位才华横溢的谦谦君子

2008年,马克回到威尼斯大学,任亚洲和地中海非洲研究系教授,研究中国方向。2008年到2018年,马克还担任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。

同为汉学家的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(Tiziana Lippiello)是马克生前的同事与好友。漫步于威尼斯大学校园,李集雅回想起许多与马克共同工作的珍贵时光。“马克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、文雅的、有教养又才华横溢的人。”在李集雅看来,马克无私且极富幽默感,他工作努力,对周围的人总是很友善,他既聪明、善于沉思又谨慎。

比如,马克总是试图通过“以人为本”来解决问题,试图理解冲突背后的个人原因。马克就任亚洲与北非研究院院长时,曾强调其教学理念是“和谐”,认为在一个愉快且积极的环境中,工作会以最好的方式进行。马克为自己设定了确保这种“和谐”的任务且取得成功。

每当李集雅计划到访中国时,马克都会向她讲起中国的风土人情,辛勤工作的时刻立即变成了快乐的时刻。马克具有讽刺和自嘲的天性,在任何情况下,他总能够发现事物最有趣的方面。

他还是一位高雅的审美者:他喜欢穿得精致,有时甚至有些古怪,并且非常注意每一个细节。

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主任文铮高度认同李集雅对马克的评价。文铮曾于2011年至2014年初在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,与马克工作多有交集,二人常在一起开会、探讨中国文化。

在文铮记忆中,马克总是衣着精致考究,待人很绅士,给人一种温文尔雅、谦谦君子的感觉。“他话不多,喜欢独处和沉思,游走于‘出世’和‘入世’之间。或许是因为长期沉醉于古典文化研究,他的气质也有些古典,有种西方贵族知识分子的气质。他还留了胡须,看起来有些道家风范。”

看到马克去世的消息时,文铮感到震惊和悲痛,他认为这是汉学界的一大损失:“马克颇有影响力,他对威尼斯乃至整个意大利的中文和汉学工作都作出了卓越贡献,在汉学研究和中意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。”

马克对中国很友好,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,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,并且用他自己的方式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意大利,让西方能够深入地感知中国。“这是其最难能可贵的地方。”文铮说。

2013年全意大利首届汉语教师技能大赛现场,前排左二为意大利汉学家马克·切雷萨(Marco Ceresa)。文铮供图

一位沉醉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学者

马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是显而易见的。从文学、诗歌、艺术、电影到中国的物质文化等,都是他喜欢研究的领域。在威尼斯大学同事们的记忆中,马克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使他在教学和研究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方式。

从中国到东南亚再到欧洲,从精英的文艺文化到大众的文艺文化:他热爱的文化研究已成为最能体现其学术方法多样性的天然家园。许多人都受到他演讲的启发,写出了自己的学位论文,走上了自己的研究道路。

“马克热爱中国语言文学、电影和文化研究,也热爱欧洲和亚洲的语言、戏剧、音乐、艺术……他有许多爱好,但最重要的是,他对从学术和文化兴趣中发展而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感兴趣。”李集雅如是说。

马克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领域,尤其侧重于在意大利、欧洲文学与音乐中所展现的中国风,特别强调东方主义对于意大利和欧洲文学的重要性。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,以及文学与物质文化和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,马克表现出极大兴趣。

马克在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外方院长期间,工作做得既扎实又有声色,他不仅教授中文语言、文化和历史课程,还将此提升到学术层面,做了许多促进中意文化深层次交流的工作。“他曾多次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,和中国的学者、艺术家等开展了很多互动,而威尼斯恰巧是马可·波罗的故乡,很好地延续了中意交流的传统。我们的共同爱好之一还有做利玛窦的研究,他还详细问过我中国研究利玛窦的情况。”文铮回忆。

马克·切雷萨是将唐代陆羽《茶经》完整注释翻译为意大利语的第一人。文铮 摄

一位意大利语《茶经》的首译者

作为欧洲最早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高中毕业考试(意大利高考)的国家,意大利的威尼斯聚集了很多汉学家,马克就是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翻译了第一部完整的意大利语版《茶经》,并于1990年11月出版。

唐代陆羽《茶经》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,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。

在台湾求学期间,朋友带马克去了一家中国茶馆饮茶。在茶馆里,马克品茶并欣赏了中国的茶道茶艺表演,自此对茶产生了浓厚兴趣。此后,他便开始翻阅大量资料,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。马克认为,茶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圣物,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瑰宝。

马克·切雷萨翻译的《茶经》意大利文版。文铮 摄

马克对茶文化和道家文化颇有研究,是意大利茶文化协会AICTEA的联合创始人和名誉主席。但将《茶经》从古代汉语翻译成意大利语实非易事。

文铮长期研究海外汉学发展现状,他从书柜里取出其收藏的《茶经》意大利语译本说:“这部译作翻译的流畅性、文学性,对文本理解的深刻性都很理想,可以看出马克做了大量严谨、细致的工作,很好地展现了翻译的‘信、达、雅’,他在翻译时参考了大量中文典籍,对文本理解很到位,并在书中作了详细的注释。”

马克·切雷萨翻译的《茶经》意大利文版。文铮 摄

该译著把中文和意大利语对照排版,左侧是古代的中文竖版版本,右侧是意大利语译文,还附上了详细的中国朝代年表,便于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。“翻页像翻照片一样,很有视觉冲击力,还保留了原书中茶器物的图片,马克对书中涉及茶的品种、器具均做以考证,备注详细。”文铮介绍。

该译本还撰有很长的引言和序言,介绍了陆羽、《茶经》以及书的出版过程,对中国种植茶的起源和发展史、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娓娓道来。译本还对书中的术语做了详细的词汇对照表,包括涉及的古籍、人名、地名、节气、生活用具等。

“这是一本颇具代表性的、高品质的学术著作,很多人关注这本书。”文铮说,即使一个对中国不太了解的读者,也能够从中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除翻译《茶经》以外,马克还研究道教文化、中国民间宗教和风水,并在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研究文章。比如马克写过一篇有关风水的文章,证明风水不是封建迷信,而是阐释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,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介绍到意大利。(完)

受访者简介:

李集雅(Tiziana Lippiello),意大利汉学家,威尼斯大学校长。李集雅曾于1985至1987年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进修古典汉语和哲学史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汉语、中国古代经典和宗教,特别是儒家思想与中国伦理。李集雅教授著述颇丰,著有《古代中国的祥瑞与奇迹:汉代、三国、六朝》《儒家》《中国文化中的长生之药与太上灵宝芝草品》等;译有《符瑞志》《论语》《中庸》等;同时担任《凤凰》《中国经典名著》等杂志主编;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。

文铮,罗马大学文学博士,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,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,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,中国译协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。曾任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,获颁"意大利之星"骑士勋章,获意大利国家翻译最高奖。研究方向包括意大利语言文学、中西方艺术史、中西文化交流史等。文铮出版各类著作、教材六十余部,包括《利玛窦著作集》《布拉格公墓》《泽诺的意识》《质数的孤独》《12堂小说大师课》《走遍意大利》等。

推荐阅读
  • 《年轮》引战,撕开贵圈塑料友情的一角:明星互撕比想象中更狗血

    《年轮》引战,撕开贵圈塑料友情的一角:明星互撕比想象中更狗血

    由于网红“旺仔小乔”在4年前直播中的一句话,导致歌手汪苏泷和张碧晨,因为《年轮》这首歌到底谁是原唱而引发“大战”。如今尘埃落定:男方收回歌曲的授权,女方则坚持硬...

    07-31

  • 友情: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星光

    友情: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星光

    在情感的浩瀚宇宙里,友情就像那一颗颗璀璨的星光,照亮我们人生的岁月长河。你知道吗?友情有时候就像一场超级搞笑的喜剧。我有个铁哥们,叫大胖。这家伙特别能吃,有一次...

    07-31

  • 关于友情的九种结局

    关于友情的九种结局

    这些关于友情结局的画面,像一个个像素格子,拼出了成长路上的相遇与离散。我们都曾在“好结局”里期待纯粹的懂得,也在“坏结局”里尝到争吵后的酸涩;在“开放结局”中怀...

    07-31

  • 友情的价值:在快节奏生活中如何维护真挚的友谊

    友情的价值:在快节奏生活中如何维护真挚的友谊

    在现代社会,生活节奏日益加快,工作压力不断增加,社交圈也变得愈发碎片化。许多人在追求事业成功和个人成长的同时,逐渐忽视了那份来自朋友的温暖与支持。然而,友情作为...

    07-31

  • 友情也有“七年之痒”,你和朋友的关系还好吗?

    友情也有“七年之痒”,你和朋友的关系还好吗?

    整理旧物时翻出高中同学录,看到扉页上 “要当一辈子好朋友” 的字迹,突然想起和她已经半年没联系了。上次聊天还是春节,她说 “太忙了”,我说 “有空聚聚”,然后就没了...

    07-30

  • 华洪立:从1965到2025,我接过前辈的笔,继续书写中非友谊

    华洪立:从1965到2025,我接过前辈的笔,继续书写中非友谊

    华洪立 大家好!我是新华社驻坦桑尼亚记者华洪立。今天,我想给大家讲述三张照片背后的故事。 2025年6月15日,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,张军桥(左)营救溺水的当地...

    07-30

  • 两岸书画家以笔会友共叙情谊

    两岸书画家以笔会友共叙情谊

    中新网银川7月22日电 (记者 杨迪)7月22日,25名台湾书画界人士与宁夏同仁在黄河书苑开展笔会交流,一道挥毫泼墨,以笔会友。两岸书画家合影留念。中新网记者 杨迪 摄活动现...

    07-27

  • 中德哲学对话丨德国学者Marko Fuchs:哲学对话是一种非常特殊的“友谊”

    中德哲学对话丨德国学者Marko Fuchs:哲学对话是一种非常特殊的“友谊”

    为什么进行哲学对话?为什么应当追求哲学对话?7月23日,在“中国心学与世界”中德哲学对话开幕式上,德国班贝格大学教授Marko Fuchs从“西方”的视角,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...

    07-27

  • 彻底闹掰!汪苏泷雨中唱《年轮》,张碧晨发文告别,十年友情凉凉

    彻底闹掰!汪苏泷雨中唱《年轮》,张碧晨发文告别,十年友情凉凉

    张碧晨和汪苏泷的《年轮》“原唱”之争,终于“悲剧”收场!两人不仅彻底闹掰了,张碧晨还痛失“授权”,从此再也不能唱这首歌了。很多吃瓜群众不知道,《年轮》对汪苏泷的...

    07-26

  • 10首诗,道尽友情的珍贵

    10首诗,道尽友情的珍贵

    友情,是人生长卷中一抹温暖的色彩,如潺潺溪流,润泽心田;似璀璨星辰,照亮暗夜。古往今来,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将友情的珍贵与美好娓娓道来 ,以下这十首诗,便是对友情...

    07-26

阅读排行

Copyright © 2021-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,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。

蜀ICP备09043158号-3